返回首页 > 汉源文化 > 正文
褒谷石刻欣赏

时间:2016年4月6日 作者:王蓬 来源:汉中日报

“石门”
褒斜道的南端在距汉中城北30里的褒谷口,古石门作为世界上第一条通车隧道,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这儿山崖陡峭,壁立千仞,一河流水,奔腾湍急,成为古道一处障碍。为了使褒斜道畅通无阻,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下诏,调用广汉、巴郡、蜀郡等地徒工2691人参加修建,历经三年,于公元66年4月开通。石门南北走向,与褒谷平行,其底部与栈道在同一水平线上,东侧长16.5米,西侧长15米,南口高3.45米,宽4.2米,北口高3.75米,宽4.1米,石门内岩石裸露,无斧、钎、钻之痕迹,岩面平整光滑。古代车距1.5米,而石门隧洞宽4米,可供双向车马会车通行,在当时确实是罕见的。《石门铭》描绘道:“穹隆高阁,有车辚辚,咸夷古道,肆牡其马因,千载绝轨,百辆更新”,真实描绘了褒斜道及石门隧洞车辆的通行盛况。原石门虽然淹没在水中了,仿古石门展现在我们面前,以其原貌让我们感受体会“积薪一炬石为坼,锤凿既加如削腐”的壮阔场景。英国大不列巅百科全书记载这是世界交通史上最早的通车隧道,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空前壮举。
东汉时,古人在石门附近的崖壁上写下两个雄浑遒劲的汉隶大字——“石门”,歌颂这一壮举。“石门”两字也成书法珍品。

“石虎”
至于“石虎”,它是西汉年间在褒谷口垂钓的隐士郑子真所题写,郑子真,名朴,字子真。清代《褒城县志》称郑氏居住“褒谷箕山”。迄今还有“汉隐士郑子真先生故里”碑石一块。据说郑氏常垂钓于褒水,见此山峰像一只下山猛虎,威风凛凛,饮水河中。便在石壁上刻下了“石虎”二字。郑子真洁身自好,过着隐居的田园生活。由于才华出众,名震京师。在汉成帝年间,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请他做官。由于王凤之妹王政君,为元帝之后,王凤凭借这介得力的裙带关系,专横朝政,郑子真礼聘不应,宁可修道静默,受到人们世代赞誉。“石虎”二字也成为被推崇的汉隶珍品,入选石门汉魏十三品之列,真迹被凿迁于汉中市博物馆珍藏。
说到石虎,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故事。谚语说“石门对石虎,金银二万五,谁能解得开,买到汉中府”。就是说,石门藏着宝藏,谁能找到钥匙,打开石门,就能富甲一方。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古褒口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一处领世界通车隧道之先的石门;还有镌刻于石门内外及附近山崖的汉魏十三品;这便是一座举世无双的艺术宝库,是无价之宝。

“玉盆”
褒斜道南口,古石门附近,两岸的山岭如刀劈斧削般突兀,突出部分凌空欲飞,宛若雄鸡高唱,故此处名曰鸡头关。此关至谷口,山崖如同兵阵森列,被挤压的河水则湍急如箭,亿万斯年,把一谷巨石咬凿得怪姿嶙峋,或如饿虎,或如跃鹰,或如怪松,或如弥勒……构成一道独特景观。比如,如今摆在景区的“党徽”巨石便是从褒谷中搬运上来的。
若讲观赏,确为千古奇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经此,见一河流水湍急,浪花飞溅,竟在巨石上冲出坑窝如盆,勾动诗情,题写“玉盆”两个大字,至今尚存。

“衮雪”
400年后,曹操带兵来此与刘备争夺汉中,定军山一战失于黄忠,进退维谷斩杀杨修,为冲淡懊丧,进褒谷赏景,见水激岸石、堆浪如雪,便也应和张良,挥笔写下“衮雪”两个大字。
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
遂成千古美谈。“玉盆”、“衮雪”皆镌刻于河中巨石,赏玩千载,作为汉魏石门十三品组成珍品,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文物,修石门水库时凿下,收藏于汉中博物馆,成为见证汉中金瓯玉盆来历非凡的一张名片。

上一篇:武乡古镇
下一篇:天汉大地涌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热潮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