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由于汉中东连荆楚,南控巴蜀,西接陇右,北锁关中,地处险塞,《三国演义》中三分之一的故事与汉中相关,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褒斜栈道和褒谷囗。
公元215年,曹操已经定关陇,平徐淮,统一了北方。下一个目标便是夺取汉中,进而平定西南。这年4月曹操亲率大军,战胜张鲁,夺取汉中。但仅隔4年,占领了四川的刘备为确保西南安全,又发兵来与曹操争夺汉中。这次战役天时地利均不利于曹操,先是驻守汉中的曹将夏侯渊轻敌,在定军山下被蜀中老将黄忠斩杀;后又因杨修散布失败情绪,误传“鸡肋”口令,被曹操处死,进退维谷斩杀杨修,为冲淡懊丧,进褒谷赏景,见水激岸石、堆浪如雪,挥笔写下“衮雪”两个大字。 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 蜀汉后期,诸葛亮一生最后八年是在汉中军营度过。
三国时期,无论所占国土、拥有人口、财富,还是谋臣良将,综合国力相较,蜀汉最弱。其实,诸葛亮又何尝不清楚三国情势,蜀汉偏居西南势单力薄,所赖以生存者秦巴拱卫。倘若强敌来攻,—旦突破剑门关,无险可居,可就被动了。事实是邓艾日后绕过剑门,偷渡阴平,蜀汉顷刻灭亡。所以仗不能在家门口打。诸葛亮兵出祁山,六伐曹魏,明知不可为而为,何尝不是以攻为守,变被动为主动。
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八次伐魏都曾利用过褒斜道。公元227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开始势如破竹,连下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曹魏朝野震动。可惜马谡违背军令,兵败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
第二年冬,诸葛亮二次北伐,这次他舍远求近,不再兵出祁山,绕道陇东。而是从陈仓道出发,夺取散关,直袭陈仓。这次由于曹魏大将曹真对诸葛亮这次出兵陈仓已有预防,蜀军攻打20余日,陈仓屹然完好,而蜀军粮草无继,只好无功而返。汉中作为蜀国门户,诸葛亮曾在此屯兵八年,制造木牛流马;六出祁山,攻伐曹魏;在褒斜道建立“赤崖府库”;发明“千梁无柱式”栈阁;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与遗迹。
《水经注》中收有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云:“前赵子龙退军,烧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
此信记载诸葛亮首次伐魏,由于街亭之失导致全军败退,在箕谷以为疑兵的赵云也被魏军追击,不得已烧栈道以拒敌。待到诸葛亮最后一次进兵时,由于水大浪急,无法安立柱于水中,迫不得已,只好采用“千梁无柱式”栈阁,从遗迹看,这些高于河边2—5米的石孔30厘米见方,深70厘米,间距50厘米,塞进石梁或木梁,上覆以板,以过军马。类似今日伸出楼面之阳台。可惜,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如今河水改道,风雨剥蚀的栈孔下不再“水大而急”,而是荒原或田地。有石梁五根高悬于赤崖,这是褒斜古道仅残存的石梁,1980年尚有7根。荒辟去处,无人保护,现仅存5根。经仔细丈量,深深插进山腹的石梁裸露在外的部分为1.7米、1.8米不等。这些覆板安栏曾过千军万马的石梁如今斑驳苍暗,布满苔藓,像一切经朝历代的文物,包容的东西太多,显得威严又深不可测。
诸葛亮去世后,蜀军大将姜维继承其遗志在20多年中,先后8次北伐,多次利用陈仓道,至今陈仓道留坝闸口石乡一带还有箭峰垭、铁笼山、点将台、营盘、官兵山等遗迹。当地群众在耕作时也不时拾到扎马钉、箭头等三国时代的物件。 (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