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汉源文化 > 正文
呵护这片山水
日期:2016.7.19  来源:汉中日报
作者:杨建民
    近日有幸,与数位文化学人外出游走,奔逐数千里,很看了一些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感受十分深切。除去自然景观的奇彩壮美或娟秀柔丽,文化遗存的丰富及人类智慧的充分显现,它们的展示方式,也给大家留下许多思考。
    这次游走,几位学人是回溯。一路多处,是他们曾经生活工作或重游之地。对先前的情形,不仅熟悉,还有浓郁情感在其中,这为我们一行的参观访求,带来多层次解读的便捷。可这次再访,他们却比我们生出许多感慨。首先,几乎所有景区,均大规模进行了整修。这个“大”,先是个头。景区扩张,可供人们领略的核心内容,被层层叠叠的外围建筑阻隔,待到得跟前,内容被先前的外围设施严重打扰,并不觉着有多少独特和神奇。就算到了宏伟的嘉峪关,你也很难拍下一张表现其气势的照片,层叠包围使人寻不到合适角度,看不出它的整体雄浑之美来。
    表面上看,这些做法是“保护古迹”或“自然景观”,其目的,国人都“懂得”。古代遗存,是我们祖先留下他们为生存,为表达自己审美和精神空间的建构,当然值得长久保护;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峻峰深壑……更是人们的精神涵养之地,呵护好它们,就是呵护着我们的生存、精神家园。可眼下,无论古代遗存、自然景观,大都被“圈养”。而“圈养”方式就是所谓“高大上”。新的扎眼的鲜艳遮蔽了历史的尘烟和岁月的“包浆”,高大的砖石水泥建筑把有限的古迹反衬得狭窄和委屈;自然山水,也被突兀的宾馆打断,被密布的悬浮线路分割……我们实在为它们的遭遇不满。这使得大家在专门赶到一处有名古刹时丧失了参观的兴致——眼下的“它”是一处大工地,密布的线路和满处的沙石砖块及收费员的呼叫败坏了聆听出家人喃喃低语的兴致和体会静肃气氛的心境。
    行走一大圈,大家的内心感受:还是家乡汉中“有份”!土地肥沃,水雨丰沛,尤其那片青绿,颇富江南韵致;秦岭巴山两处绵延山脉,给盆地平添无限浩气……汉王以此发端,终获天下;诸葛智者,以此为营,以此为魂归之地,足见“英雄所见略同”……这些给了地域有限的汉中人许多生息存在的物质、精神自信。近二十年来,汉中面貌变化之大,大约是连汉中人自己都惊叹的。但是,这片山水是大自然的恩赐,有我们祖先的“凿空”之功。从整体的情势看,汉中还是这片山水最为“值价”!汉中山水,主体在于精致的田园和曲径通幽的委婉,它不仅是我们生存、精神涵养之地,还是我们向后人传承的基本。从笔者前面介绍的地域所谓“保护”看,确实颇不可取。汉中的“文明”呵护举措,笔者以为应尽量不去用扎眼的现代建筑打扰,去破坏性开发。山水和古迹,我们还要留给我们的后代子子孙孙的,留给更多他乡人来观赏领略,让他们通过自然之美和古朴之美去体会我们今人的心态和心胸,去把这样的健朗风度长久保持维护……这是汉中撤地设市二十年之际,一个热爱家乡的爱书、爱自然者的由衷祈愿。
上一篇:汉水汉中 源·流
下一篇:留坝之美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