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蓬
日期:2016.6.15 来源:汉中日报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则典故所以能在数千年间广为流传,不仅是因为作为一个成功的战例丰富了我国的军事宝库,还被发扬光大,广泛运用于商界、竞技界和一切需要用心计较量的地方。对人类的智慧也是一种丰富。
那么,陈仓道牵扯到怎样的一段历史风云?
事情要追溯到二千二百年前。秦末,项羽和刘邦率领两支势力最大的义军。这时,项羽有甲兵40万人,号称百万大军。刘邦只有甲兵10万人。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在鸿门宴上刘邦险乎丢掉性命。最后,只好接受到汉中为王的事实。刘邦本不情愿,手下谋臣萧何却劝他说:“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中……”
古人迷信,凡事讲究天意。汉中既然与天相联,必能成就大事。刘邦这才转忧为喜。临行,他又接受谋臣张良的建议,烧毁秦岭山中的栈道,一是表示他将永居汉中,再也不和项羽争夺天下,借以麻痹项羽;二是可以防止驻守关中的诸侯偷袭。
那么,刘邦就真的甘心屈居汉王,偏守一隅么?当然不是。
事实上,刘邦在汉中仅仅呆了4个月。公元前206年4月来到汉中,8月份便开始反攻关中。这期间最关键也最有戏剧性的事件便是筑坛拜将。
当初韩信因不受重用,出逃被萧何追回,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也很痛快,说:“那就任命他为大将。”
刘邦立马就让萧何去找韩信,要任命他做大将。萧何一听,心又凉了,说:“大将岂能像呼唤孩子一样随便,要以礼待之。”要讲究方式,要隆重,要从各个方面体现出对人才的尊重。
刘邦最终听从萧何建议,向韩信询问夺取天下的大政方针。韩信当然不会坐失良机,他滔滔不绝,把早已思考成熟的韬略,结合天下大势,以及楚汉的优劣从容道来,有分析,有例证,有预见,高屋建瓴,侃侃而谈,恰似拨开乱云显露蓝天一般,何去何从都清楚明白。
经过筑坛拜将,刘邦才形成文依萧何、武靠韩信、谋推张良的格局,一方面韩信执掌帅印后,严明军纪,加紧操练;另一方面萧何则在褒谷口筑坝拦水,灌溉沃野。
公元前206年8月,作为三军统帅的韩信向刘邦提交的第一个战略性计划便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东汉建和年间,镌刻于褒谷口石门中的摩崖刻石《石门颂》中记载:“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
这就清楚表明,当年刘邦被项羽赶出关中前往汉中时,走的是穿越秦岭的子午道。即由今日西安市南长安县子午谷进入秦岭,经宁陕、西乡到达汉中。这条道距让刘邦丧魂落魄的鸿门宴故址较近,就近脱离险境,进入秦岭,大军过后,再烧毁栈道,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比较合理。现在进攻,明修栈道应该是指子午道。这条道若修好,则可直达长安,震慑三秦。
陈仓即今日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八百里秦川西部尽头。西通甘肃,南越秦岭可达川滇,有大散关、肖关等要塞,是确保关中的西部门户。陈仓在西,子午谷口在东,两地相距200公里。“明修栈道”把当时驻守关中的三王章邯、司马欣、董翳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面子午谷口,汉军却悄然从陈仓古道杀出,确实可以起到声东击西、攻其不备的作用。其实,项羽对刘邦还是心存防范,他率大军东归时,把关中一分为三,任命三位前秦的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各自为王。用以阻止刘邦占领关中。这其中项羽又犯了一个错误。前秦这三位将军曾率20万由关中子弟组成的大军迎战项羽,兵败投降,项羽为防不测,把20万降兵全部坑杀,惟独留下三个将领,如今还被封王。关中父老恨死了他们,怎么能帮他们固守三秦?而刘邦打进咸阳时,曾听张良劝告,“约法三章”给关中秦人留下仁义之师的印象。人心向背,也为刘邦反攻三秦做好了准备。
当时,守卫陈仓的是雍王章邯。他听到刘邦派人修复栈道的消息后,认为修复的子午道不在他的辖区,所以毫无戒备。待到刘邦突然由陈仓道杀出,出现在陈仓城下时,章邯这才慌忙应战,以为汉兵从天而降,一战即溃,丢失掉了要塞陈仓。章邯带着残兵逃往废丘。固守关中的另外二王司马欣和董翳见大势已去,索性投降刘邦。首战告捷,军威大振,刘邦一举夺取三秦,五载遂成大业,战胜项羽,扫平群雄建立汉室400年天下。刘邦自己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
刘邦所以能够成功,还可以归纳寻找许多原因。但他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首战告捷,为最终胜利打下基础。对其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怎么估计也不过分。
所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历来深受兵家的青睐与关注。并不因时过境迁、岁月流逝而失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