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宰相之杰”张居正世人称其为“张江陵”,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
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均发源交汇于汉水流域,《诗经.汉广》描写的汉水神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江河女神形象。诗祖尹吉甫在这里创造了中国最早的个人署名诗篇,并且采编了中国诗歌元典《诗经》;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和《诗经》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伟大先河和光辉传统,成为中国文学的渊薮。
这里不仅文化伟人英雄辈出,撼动天下、扛鼎历史,而且更富跨代绝响、超世贡献。无论政治历史、经济社会、农业医药、科学技术、军事外交、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方面,都在不同历史时期,谱写了中华文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绝顶奇迹,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泽被千秋,影响深远,为古今中外的文化历史学家所景仰、所赞叹。
四
汉水文化的原创力与文明贡献更为深远和持久的力量还深刻表现在其结构民族灵魂、熔铸国民精神的文化思想上。
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教,道教的根脉在汉江。相传,在汉江之畔荆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老子的老师常枞即将离开人世,老子询问老师最后的教示,常枞用微弱的声音说:“你看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软弱?”老子回答:“牙齿刚强,舌头软弱。”常枞不语,缓缓张开嘴巴,让老子观察。常枞年老体衰,牙齿早已掉光了,而柔软的舌头依然存在。老子含泪而问:“今后,我将以谁为师?”“以水为师。”老师给出了最后的遗言。冥冥之中,注定了道家“上善若水”的精神底色——道,便是水的哲学。这种倡导“上善若水”、“以水为师”的道家哲学就起源于汉江之滨。1993年,在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抢救性清理发掘了郭店一号楚墓,根据墓中陪葬物推测,墓主人生活在战国中晚期,其随葬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八百余枚竹简,其中包括道家典籍两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和《太一生水》,是目前发现的道家最早的文本。
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在道教看来人的生命是最为可贵的。因此,珍爱生命和追求健康长寿既是道教劝善成仙生命伦理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目的。道教中这种热爱生命、渴望长生、不信天命的处世情操是积极而浪漫的,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民众几千年来所向往追求的目标,而且也代表了全人类对健康人生的美好愿望。
修道必修德。在道教,人们最崇敬的是道和德,说得最多的还是道和德。他们认为,有道者必具有高尚的德性,有了高尚的德性才可得道。
道士如何才能得道?修道应以修德为基础。对于广大信道务道之士来说,修道的先决条件就是立德,立德就要在日常中不断积累功德。其关键在提高自我修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内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则去做。清静寡欲、柔弱不争、胸怀宽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贵、不自誉、不妒嫉、不妄语,不溺于音色美食。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施恩不求报,不杀生以自娱,济世利人,慈心于物,正信诚实。与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则德累而基立,基立则可修道而成真,得道而成仙。
道教圣地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太和就是普遍和谐的意思。在这里,武当山山名把道教文化的核心精神和最高境界昭示得突出而鲜明,那就是太和!太和首先崇尚的是天人合一,强调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文化与文化的和谐。
正如国学大师林语堂所指出的,在心理和灵魂的构成上,道家和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个方面,前者则使中国人穷则独善其身,后者使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儒家力倡积极进取、脚踏实地、建功立业,其入世的壮志情怀是中国人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挣扎的精神动力;道家标榜委运乘化、投身自然、隐逸出世,其不求闻达的出世思想则是中国人在人生战场上掩护退却的盾牌。所有的中国人在成功时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道家的加入,使中国文化更加睿智、圆满,也更富于人性的温馨烂漫。
汉江就是这样连接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在缔造、发展和统一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核心价值观。汉江历史文明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是当前世界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文化精髓,为当今人类文明和谐共处提供了经验和榜样;其热爱自然、返璞归真,崇尚自由浪漫、天人合一的理想为当前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潮流树立了光辉榜样。汉江众多历史名人身上体现出的忠义、诚信、爱国、感恩等价值观和性格气质与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诉求一脉相承。传扬汉水文化的核心价值,就能够让人们回望历史,从历史深处和民族文化的根部汲取中国力量,唤醒和激扬起民族文化的伟力。
汉水文化不仅属于汉水、汉水流域、汉民族,而且更属于神州大地,属于中华民族,属于人类和世界。而汉水文化内含的价值和高度,不仅具有流域文化的地标性,更富于民族特性和国家高度,是我们伟大民族和伟大国家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大力弘扬和传承、科学发掘和开发的无上宝藏。
(作者简介:潘世东,“汉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中文系教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主编、十堰市政协常委、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省政协委员、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理事长。男,1962年生,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进十堰市委委员、十届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现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在武汉大学写作助教班进修;1989年9月至199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古典文学助教班进修研究生课程;1995年9月至1998年5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