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汉源文化 > 正文
汉水汉中 山·魂
自然给与人类更为厚重的馈赠。
    郭威:当年地质学家李四光曾把秦巴山地誉为“中国的乌拉尔”。乌拉尔山地区位于俄罗斯,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矿产分布区。李四光先生把我们这里称作中国的乌拉尔,正表明了秦巴山地矿藏的丰富。
    秦巴山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汉中盆地带来了更多福祉。
    在中国古人眼中,天为乾,地为坤。天生甘霖,润泽大地;山川原野,蓄积生命的养分。千万年中,秦巴山地丰沛的水资源,携带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汉中先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山地复杂的自然环境,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复杂的地质条件、多变的气候诱发频繁的灾害,苍莽群山阻隔着人们的沟通往来。
    不利的生存环境,更能彰显人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数千年前,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秉性,便融入汉中先民的骨血中。无数人与自然相生相伴的传奇,便如同不尽的汉江水,从远古一路走来,连绵不绝。
    数千年前,秦巴山地迎来了古老的羌人。山地艰险的生存环境,磨练出羌族山民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性格。依靠狩猎、采集和种植,羌人成为了大山的主人,并将独特的习俗沿袭至今。
    在大山中生活,易受风寒,易生病患。煮制罐罐茶,可以有效地御寒祛病。
    罐罐茶制作者:早饭这一煮一搅,一人一罐子一喝,就上山干活。
    记者:这就是罐罐茶了,它是羌族山民的一种特有的饮食。我们都知道在大山中生活非常不易,易生病患。从这样一种饮食中,我能感受出羌族山民与艰苦环境相生相伴的那份智慧和乐观。
    依山体构建房屋,是羌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羌人建房,常常选择一面平坦的崖壁作为墙面。这样的居所,不仅安全稳固、节省原料,还巧取自然,达到舒适的效果。
    记者:如果是夏天,这面墙很凉爽,能调节室温;到了冬天时,它比一般的墙更能隔绝外界的寒冷。所以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很舒服。
    在宁强县的一片葱翠的山间草场,生活着上百只珍贵的矮马。矮马的个头不到一米高,但四肢强壮有力,非常适合山间行走攀爬。
    原来,宁强矮马的祖先来自西北草原。数千年前,跟随羌族部落的迁徙,它们蛰居到秦巴山地。伴随着古羌人从草原环境逐步适应山地生存,矮马的祖先在崎岖、茂密的山地丛林中,善于攀爬负重的特性特性愈发鲜明。
    雍兴钰(国家级宁强马保种场负责人):宁强矮马的适应性非常强,善于爬山涉水,能负重,抗病能力强,是羌族山民生活的好帮手。
    伴随多民族的融合的步伐,崇山告别闭塞;在人们辛勤的劳作下,洪水不再肆虐。渐渐地,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佛道文化陆续传播,使这里古老苍莽的群山焕发出新的生机。
    汉中市略阳县的大山深处,嘉陵江汹涌穿行于悬崖峭壁间。在唐代,由于水患频发,人们为求护佑,构筑佛寺祈求平安。一千多年来,这座集建筑、石窟和摩崖石刻于一体的灵岩寺屹立江畔。寺内保存完好的130余通摩崖石刻,是我国古代书法碑刻艺术的瑰宝。
    仔细观察灵岩寺的布局不难发现,整组建筑,完全是沿着石灰岩的巨大裂隙开凿修建而成。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施工修建,而且形成浑然天成的独特气韵。顺山势拾级而上,令人油然生起虔诚和敬畏之心。
    更饶有趣味的,是灵岩寺中的取水设施。
    在寺庙的上方,一股山泉从岩缝中汩汩流出。古人沿着石灰岩裂隙开槽。接下来,人们巧妙借用一株藤蔓将水引到寺庙。
    记者:请看,这泉水竟然是顺着这嵌在岩石中的藤蔓的边缘,一点点向下流淌的。古人非常聪明,他们这样做既使下面的人饮水方便,又能防止这高处溢出的水侵蚀山体和道路。这也可以算是巧妙利用自然的一个范例吧。
    巧借自然,因地制宜。在秦巴山地,还有更多的历史遗迹,彰显着古人的情怀。
    在洋县的大山深处,有一片肥沃的山间谷地。一千多年前,这里孕育出秦岭重镇——华阳镇。
    华阳古镇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公元8世纪,唐王朝修建重要官道傥骆道时,在此设置驿站,并设置县制。交通的畅通为古镇带来了繁荣,从此,华阳镇上店铺林立、人喧马嘶、南北客商往来频繁,成为古代重要官道——傥骆道上首屈一指的重镇。
    从空中俯瞰,华阳古镇东西两侧的溪河,将古镇的主体围拢成一个巨大的船形轮廓。而“船头”,正位于两条溪流交汇之处。
    李平(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利专家):我们在这里可以眺望“船形古镇”的“船头”,我们看,两条河在此交汇,衬托出古镇奇特的造型。那么这样两河夹角的区域,比较容易受到水流的侵蚀,古人也深知这点,于是古往今来,当地百姓不断加固河岸,精心维护,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自然和历史遗产。
    千百年来,黎民百姓在这片充满灵动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用辛劳打造、装点着“秦岭第一镇”的富足和美好。
   
                             (尾声)
    亿万年来,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塑造了这片壮丽的山川。
    秦岭、巴山、滔滔汉江,历尽沧桑,底蕴厚重、情怀无限。
    世世代代,汉中人的胸怀中,融入了山的精神,水的气韵。
    他们勇于进取,百折不挠,他们用辛劳和智慧,为自然书写出最富魅力的诗篇。
                                             (第二集完)

上一页  [1] [2] 

上一篇:留坝之美
下一篇:汉水汉中 争·融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