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市“未保”试点县区摸排困境未成年人20386人,救助1670人次
记者:何大龙 李佩蓉 朱媛媛
日期:2016.6.3 来源:汉中日报
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困境儿童主要是指流浪的未成年人,因其他原因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父母服刑或戒毒期间的儿童、贫困家庭患重病和罕见病儿童等。我市自2014年7月被民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困境未成年人保护(以下简称“未保”)试点地区以来,迅速在汉台区、南郑县开启试点工作,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更名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到近日全市首个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成立,让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但与此同时,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法律法规监管空白、部门间合力不强等问题。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和国家、民族的未来。为困境儿童提供保障,是社保兜底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困境未成年人可持身份证明,申请进入“未保”中心接受救助
5月31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被民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困境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地区以后,我市从2015年起,将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更名为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专门负责全市“未保”工作。同时在汉台区、南郑县先行试点。成立了“未保”中心,出台了实施方案,并明确规定,保护重点对象为遭遇监护缺失、家庭暴力、经济贫困、流浪乞讨、拐卖被骗的五类困境未成年人。
“未保”中心作为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场所,具体负责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综合协调、个案发现管理、个案危机介入及专业服务工作,开展临时托管、寄养等业务。为有需求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临时照料、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监护指导、政策咨询、职业能力培训、帮扶转介等服务;开展社区儿童志愿者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符合条件的困境未成年人,可持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及本人身份证件,申请进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接受救助保护;对正在实施危机介入救助的困境未成年人也可在镇、办事处、公安等部门的护送下,直接送到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接受救助保护。
◆“未保”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去年,汉台区、南郑县动员街道(镇)、社区(村)的基层力量,进家庭、学校、社区,对困境未成年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困境类别、监护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和需求评估。一人一档,建立信息档案,对失学辍学、留守流动、监护缺失等已陷入或将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延伸保护和源头预防,逐步建立起了县(区)、镇(街道办)、村(社区)三级快速发现、报告制度。市“未保”中心还通过购买的方式,为特殊困境未成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并将 2312355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热线与团市委综合服务热线12355进行整合,提供热线接听、受理、转介、跟踪回访等服务。2015年,我市试点县区共摸排困境未成年人20386人,救助1670人次,未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记者走进“未保”中心
在保护困境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做到无死角,达到从源头上防控的目的,既是重要一环,又是关键一步。5月23日,汉台区未保中心在明珠社区成立了全市首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将困境未成年人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把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落到了实处。
该“未保”站的未保专干曾爱兰告诉记者,未保站的工作人员由社区网格员担任,通过电话寻访、家庭走访等方式,对辖区内的困境未成年人进行调查摸底、动态跟踪,对发现的情况汇总上报给区“未保”中心,然后由上级联系专家和公益组织,针对每名孩子的不同情况,展开一对一的帮扶。
家住明珠社区的小雨(化名),今年15岁,正上初三。养父去世多年,养母离家出走,和8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的她,面对生活压力,常把自己闷在家里,不愿同人交流。明珠社区“未保”站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和汉台区博爱公益志愿协会的志愿者们一起走进了她家,安排心理辅导,计划资助其完成学业。看到生活有了希望,愁云在小雨的脸上慢慢散开。5月28日,在该站组织的庆“六一”活动中,小雨穿上了自己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和“未保”站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物质帮助是一方面,专业的心理辅导让孩子有了情绪宣泄的出口,小雨的变化让我们对“未保’站的工作有了信心。”曾爱兰说,通过摸底调查,明珠社区共有困境儿童6户,最大的16岁,最小的6岁。普遍存在和家长沟通不畅,性格偏执孤僻的状况,如果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介入,健康成长会受到较大影响。“未保”站计划,在每周末、寒暑假为困境儿童组织活动,邀请专业的志愿者来为他们进行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在学业上树立信心,在精神上进行鼓励。还会定期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传授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困境未成年人打开心扉,尽快融入群体。
这样的帮助,在南郑县救助管理站也能看到。去年,该县救助管理站对全县所辖的22个镇,15个社区及6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拉网式摸底调查,共收集了19020名困境未成年人资料,成立了以各镇分管领导、民政专干为主要成员的救助保护工作小组,强化了基层服务网络构建,形成了困境未成年人发现报告制度,困境未成年人监测预防机制得到初步建立。
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记者采访发现,法律法规监管上的一些空白,部门间在沟通及形成合力上的不足,社会认知度、参与度不够,专业资质社会工作人员缺乏等问题也在困境“未保”工作中凸显出来,有待解决。
◆社会公益组织来助力
困境未成年人的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与帮扶。在我市,一些公益组织为营造有利于困境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我们的关注重点一直是困境未成年人,之前做的工作主要是一些物质上的帮助。3年前,我们开始注意到,由于缺少来自身边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家庭教育和引导,不少困境未成年人都出现性格内向、心理发展异常等问题。除了对其家庭进行经济帮助,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这一特殊群体拥有健康心理成为我们开展工作新的重点。我们现在解决困境未成年人的问题,就是解决未来的社会问题。”市蒲公英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说,困境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为此他们联系了团市委、市一家人志愿者协会、留坝团县委、留坝县教育局,经过研究,计划在近期将留坝县火烧店中心小学作为试点,成立‘留守儿童之家’,进而探索出一种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