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建民
日期:2016.6.2 来源:汉中日报
陆费逵,字伯鸿,1886年出生于陕西汉中市区的一个富豪家庭,幼年就读本市区“汉南书院”,其后随父到北平、天津、上海就读。1898年发生戊戌变法运动,陆费逵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新学传播活动。1907年1月在昌明书店上海支店任经理兼编辑,此后他即走上了教育、文化救国之路。1910年中国教育会在北平成立,他曾为该会起草章程。1911年武昌起义,腐朽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遭到重大打击,面临崩溃,人们盼望已久的新的共和政体即将诞生,这一切都意味着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变革。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科书尤其中小学教科书的重新改编,不但势在必行,而且已成为当务之急。当时在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主持笔政的陆费逵,原是武昌革命团体日知会的干部,对清末的教育制度和学制多有抨击,极力主张改革。这时他见时机成熟,建议商务当局重新改编中小学教科书以应急需,商务当时已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出版企业,不敢贸然冒这个风险,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于是,陆费逵便决定另起炉灶,自办书局。
1912年1月1日,中华书局宣布成立,2月正式开业。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编写和秘密印制,我国第一套中小学共和教科书《中华教科书》终于诞生了。中华书局地址设在上海福州路靠近外滩的地方。当时规模很小,连编辑和办事人员共12人。中华书局成立时,在《申报》等报刊上,发表了陆费逵草拟的《中华书局宣言》称:“国之根本,在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宣言书》还明确宣布中华书局创办和出版旨趣为:“一、养成中华共和国民;二、并采人道主义、政治主义、军国民主义;三、注意实际教育;四、融和国粹欧化”。《宣言书》还发表了《中华教科书》的编辑大意,揭示“本书以养成中华共和国完全国民为宗旨,以独立、自尊、自由、平等为经,以公德、私德、国民科为纬”的方针。1913年,各省市召开图书审查会,在被采用的中小学教科书中,《中华教科书》销售量占第一位的有京师、直隶、奉天、山东、湖南、河南、陕西等省;占第二位的有贵州、山西、四川等省。中华书局由一家不知名的后起的出版企业,异军突起。1914年10月至1916年间,他联谊康绍仪、王正廷、梁启超等宦海名流、学界巨子为中华书局董事,将中华书局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26年,陆费逵在上海创办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制造教育文具、仪器,经营范围日益扩大。1937年春,中华书局资产扩充为400万元,年出版书籍1000余种,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香港、新加坡设分局40余所,沪港两厂职工达4000人,是当时国内少有的规模巨大的出版企业。1937年7月,日本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华书局上海总厂和编辑所停工,陆费逵遣散大部分职工,而将部分机器运至九龙扩充印刷厂,将总局迁至昆明。陆遇逵也由上海迁居九龙,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主持香港分局的工作。1941年7月9日,陆费逵病逝于九龙寓所,终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