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投票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  天天荣耀  > 正文
为了一江清水供京津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已经3个多月了,作为汉江的发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的汉中,在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污水治理等水资源保护工程方面有哪些措施、成效呢?近日,记者随同“京津冀豫陕全媒体问水行”主题采访团一行到南郑、宁强等县区,进行了深入采访。
    注重源头保护
    “听说家门口的水竟然流到北京去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汉江源头宁强县汉源街道办马家河村75岁的村民张邦贵激动地对记者说:“我这些年沿河而上捡垃圾,没白干!”
   一拨拨游客慕名前往汉江源头游玩,看着被游客丢弃在山间水旁的垃圾,张老实在看不下去,就这样开始了义务捡拾垃圾的工作,这一捡就是5年。“农村清洁工程,使村民环保意识增强了,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更大了。”马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光俊介绍说,就连村里的老人和小孩,都会下河道捡垃圾,为保护汉江尽自己一份力。
          
    近年来,汉源街道办事处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制作宣传牌12面,印发环境保护倡议书8000余份,制定了环境卫生公约,投入40余万元在公路沿线修建了垃圾池,配备垃圾桶240个,落实了16名环卫工人和保洁员,形成了清除城乡垃圾的长效机制,以确保汉江源头水质的优良。
  加大生态治理
  “原来山上还有人住,村民就在山上开荒种地,一下雨泥水就流到了汉江里,而现在种了树和茶,有利于水土保持,下雨时泥水也少了。”王光俊说,2005年村里开始退耕还林,共退了1200亩。
    在距离马家河不到30公里的宁强县肖家坝村,记者看到山坡上的梯田里满是郁郁葱葱的茶树。“以前一下雨就是黄泥水,全排到河里去。现在统一改成了梯田,种植更方便,河、渠的水也变清了。”村民王文平深有感触地说,治理以前的玉皇观山是不毛之地,如今已建成2185亩示范茶园。通过茶园的示范引领,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也带动了当地1000多农民靠茶园致富。
  宁强县水土保持站副站长王慧琴介绍,肖家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已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1公顷,实施坡耕地造林105.7公顷,生态修复316.2公顷。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310.51万亩,森林面积达到了23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8.18%,有效提升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主要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
  加强小流域治理
  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是我市为保护汉江水质推出的另一个有力举措。在距汉江不到5公里的南郑县圣水镇庄房村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记者见证了如何将一池污水变成一股清流。圣水镇镇长肖志强看着记者好奇,连忙解释:“你可别小看这个污水处理厂,能处理村子里5000人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可以用作肥料,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用来浇地。”
  南郑县红寺湖水库是陕西十大水库之一,是汉江支流主要水源地。南郑县按照国家水源地保护政策,坚决杜绝上游建厂、控制生活垃圾入湖、防止农药过量使用。为了保护汉江水资源,我市将“绿色”、“生态”放在首位,大力整治污染企业,在关停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同时,加大流域治理力度,确保了汉江出境水质达标。
  “今年是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之年。”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我市通过在全市开展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以汉江流域县城和39个镇为重点的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以中心城区和平川县城为重点的城市扬尘治理和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的节能减排治污,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的面源污染治理等,全力以赴打好垃圾、污水、减排、雾霾治理的“四大战役”,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宋智明)

 

上一篇:“我是汉水源头第一家,有义务保护好汉江水”
下一篇:佛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遍地开“花”
  
新闻推荐
交通“一卡通”业
唱好“三部曲”整
观点时政
唐任伍:精准扶贫
教育部今起开通高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