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投票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  荣耀民生  > 正文
西乡狠抓水土保持建设生态文明

牧河泱泱,茶山苍苍。进入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西乡县,只见五丰、枣园生态茶园苍翠夺目,堰口、子午烤烟大田金黄灿烂,樱桃沟蓝莓种植如火如荼……这些经过水土保持治理的地方,如今全部变成了魅力独具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该县采取植树造林、坡耕地改造、土地整理等形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9.9平方公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强力推进“六个西乡”(创新、实力、宜居、养生、人文、幸福西乡)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形成了山清水秀田园美的自然美景,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 

  该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涵养区、陕西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竟然高达1257.98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38.83%。
  立足县情实际,该县始终坚持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保障“山青、水绿、天蓝”、实现一江清水供京津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推广基本农田方田化、植树造林规模化、水利水保工程配套化、防洪工程标准化、封禁治理制度化、交通道路等级化、村容村貌整洁化和流域治理公园化“八化同步”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县上多次专题研究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各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层层夯实工作责任。县水保局认真研究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了水土保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同时,该县还以开展“水土保持国策教育”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型碑牌、横幅、标语等宣传形式,汇报会、宣讲会、座谈会、知识竞赛等宣传手段,使水土保持基本国策、法律法规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水土保持环境和氛围。 


  该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防灾减灾、改善环境、支持经济、服务民生”的水土保持新理念,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建设人水和谐、田林协调、水保与水质环境工程相统一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对沿城镇周边、江河两岸、交通干线的“三沿”区域优先布设治理点。积极开展重点工程技术试验示范,在每个项目区基本建成了上部修复区、中部综合治理区、下部保护区三道防线,形成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大力采用挂网喷播、PP生态袋、砼模块等先进筑坎技术,柳木桩护坎、插柳谷坊、水生植物等沟道治理技术,砼预制构件、竹木鱼鳞坑等省时省力的整地技术,避免了由于开山取石、大量开挖等治理行为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管理方式由人为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工作内容由项目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工作重点由抓项目的数量规模向抓科技示范、抓精品转变,使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在传统治理基础上有了新突破、新发展。 

  该县在“丹治”二期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示范园、清洁小流域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把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与县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茶叶生态园、樱桃采摘观光园、烤烟示范点和美丽乡村建设展开治理。在枣园湖、杨河等片区建成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区,推动茶业发展与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有机结合。在樱桃沟片区建成“樱桃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充分展示水土保持治理科学技术和美化环境的效果,以此为平台宣传、教育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提高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水土保持基本国策意识。在堰口、子午等片区建成千亩以上烤烟种植示范点,使广大农民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得到实惠、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为水土保持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通过“丹治”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示范园、清洁小流域等项目的实施,形成了特色鲜明、靓点纷呈的水土保持治理新区域。 

  该县超前谋划,提早着手,认真做好项目规划、立项、报批工作,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点踏勘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全县规划“丹治”三期4个项目区12条小流域、3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3个,及时上报,争取立项审批。在“十三五”期间,该县将认真总结“十二五”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经验,进一步明确思路,创新模式,以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综合示范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为载体,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为抓手,融入“柔性治水”理念,放宽视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实施,高效益示范,使该县水土保持工作提档升效,再创新高。

上一篇:贫困生岳智慧遇上了好多“爱心人”
下一篇:西乡狠抓水土保持建设生态文明
  
新闻推荐
交通“一卡通”业
唱好“三部曲”整
观点时政
唐任伍:精准扶贫
教育部今起开通高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