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既是我们党向人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认识再深化、措施再完善、力度再加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做到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一、强化“三种意识”,紧逼加压、勇担使命。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积极抢抓中省机遇,坚持以扶贫促发展,全方位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多举措增加贫困群众收入,54.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17.3个百分点,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面开启“十三五”发展、奋力冲刺全面小康的新起点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需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全局意识。自觉把脱贫攻坚放到贯彻“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的大局中去谋划,以系统化思维统揽脱贫攻坚大局,统筹推进“三农”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全域旅游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努力形成全市脱贫攻坚整体效应。二是强化急迫意识。按照“到2018年全面脱贫、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市还有1010个贫困村、50.23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面对有限的时间,面对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加快补齐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三是强化责任意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光荣使命,更是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各级党员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不辱使命、勇于担当,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决不辜负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殷切期盼。
二、紧扣“三个关键”,夯实基础、增收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扣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夯实基础、强力推进。一要紧扣群众增收这个关键。始终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围绕现代农业、全域旅游、电子商务、劳务输出、光伏发电,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引领、互助组织合作、专业大户带动、干部结对帮扶的新路子。始终把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作为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移民集中安置点设施配套齐全、人口集中、环境条件优越等优势,跟进脱贫措施落实,着力提高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二要紧扣设施完善这个关键。加大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镇逐村安排计划、落实任务,切实解决一些贫困村水不足、电不畅、路不通、网不连等问题,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提高文、教、卫、体等公共配套服务水平,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为贫困群众提供宜居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三要紧扣政策保障这个关键。对贫困户家庭中无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重度残疾人、大病患者、低保户、五保户和在校学生等六类特殊群体给予优惠政策全覆盖,促进医疗、教育、社会兜底等政策全面落地,及时惠及贫困群众。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整合技能培训、电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等多种方式,优化内容、提高质量,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的效果。
三、推进“三个创新”,激发干劲、形成合力。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因素。艰巨的任务和神圣的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在坚持既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集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新格局。一要创新帮扶方式,政府强力主导。夯实领导带头、部门包抓、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四位一体”的帮扶责任,以及市级领导联县、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双联双包”帮扶责任制,确保每一个重点贫困村、贫困户都有单位、人员帮扶,切实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树立扶贫济困良好形象。二要创新投入方式,保障资金需求。积极争取中省扶贫资金,加大市县资金配套力度,坚持将专项扶贫资金70%以上用于贫困村和贫困户产业发展,引导其自主发展增收产业。整合财政涉农项目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基础配套和产业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扶贫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支持贫困户和小微企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扶贫互助基金协会,实现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企业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基础设施等各类帮扶项目,促进社会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三要创新参与方式,社会携手共行。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业、吸纳就业、捐资助贫等多种方式参与脱贫攻坚。广泛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到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兴办社会事业、从事商贸活动。建立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专业人才、退休人员等各方人士参与扶贫志愿行动,全面提升社会扶贫实效。要大力开展“扶贫日”和脱贫攻坚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结合宣传讲解政策、提供增收信息、拓宽就业门路等载体,扩大宣传空间,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