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欧世强
日期:2016.8.11
初秋的镇巴县,青山绿水间一条条连接农民“致富梦”的水泥路,翻山越岭,延伸到农家门口;一辆辆载着农产品、拉着农民“小康梦”的运输车来回穿梭……近年来,镇巴县持续开展“交通提升年”活动,围绕绿色、环保理念兴修民心路、产业路、旅游路,加大公路环线路网建设,为大山深处的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以路为先 公路畅通惠民生
“西瓜一块五一斤……”在小喇叭的广播声中,一辆满载西瓜的轻卡小货车停在了杨河镇半山腰的贺家山村村口,五六个村民围了上来,不一会儿,便各自抱着个大西瓜回家了。村民老何告诉笔者,自村里通了水泥路,吃时鲜水果对村民来说不再稀奇,村里还建起了食用菌大棚、魔芋合作社,白山羊养殖家家搞……全县各镇相继修通了通村水泥路,村民买了小汽车或摩托车,肩挑背扛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路,我们吃了好多亏。”40多岁的永乐镇光辉村村民朱兆林说。因为路不通,愿意上山收购农副产品的老板至少要把价格压低一半,而村民自己把魔芋、药材等农产品背下山去卖,来回都是20多里山路,还卖不上好价钱。“路通了以后,看着第一辆车开进村,很多村民都激动得流泪。”该村党支部书记付先胜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农村公路网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该县县长叶稳太的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十二五”期间,该县累计投资8.44亿元,新(改)建公路1005.4公里,形成了村道公路、产业路、旅游路干支相连、纵横交织的交通网络。昔日出行观天色,今朝“玉带”穿村过,如今,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连接城乡,小轿车、农用车、客货车满载农民的收获与希望,在便捷的通村公路上往来穿梭。
依路兴业 产业发展富群众
“路不修通,这地下埋的砂岩石一分钱不值,修通了,石头都是钱。”日前,赤南镇梅坡村村民马维均在自家林地边,与指挥清理道路塌方的交通局干部攀谈了起来。2014年,该县投资7302万元的仁村回龙至渔渡大河口22.2公里的三级公路建成通车,不仅为该县煤炭、石油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还让埋在梅坡村地下的砂岩石变成了“宝石”,成功引资5000余万元,对砂岩石资源进行开发。
要致富,先修路。该县一直把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产业结合起来,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富民工程”来抓。创新实施“五个一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法和“层层包抓”责任制,有效保障了交通建设项目落地并快速推进。
赤南镇的石材资源利用、黎坝镇的油气勘探、巴山镇的锰工业开发……81条415.5公里的产业路,为矿产资源的开采创造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兴隆镇的茶叶、永乐镇的核桃、长岭镇的魔芋精粉自动化生产……1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500余户种养大户紧紧依靠四通八达的村路而建。100%的镇通畅、100%的行政村通达、96%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农副(矿)产品,正沿着四通八道的村道水泥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10万余群众在快速发展的产业中增收,农民的精气神也和腰包一样越来越足。
用路驱动 旅游增收奔小康
“地里的鲜玉米、门前树上的果子、院子里的土鸡都是卖点,旅游路修到了家门口,只要有人来,就要争取留下他,消费我们的土特产。”最近几个月,草坝村“第一书记”挨着给村民灌输“吃旅游饭”的意识。
距县城24公里、可远远地遥望县城的泾洋街道办草坝村,位于县城西南部海拔1600多米的山顶上,高山草甸景色宜人、气候凉爽,是典型的休闲度假胜地,一条崎岖狭窄的黄泥路让村民“望城兴叹”。2014年,该县投资1650万元,修通了水泥路,将人气、商机引进了风景优美的大山,激发出了脱贫致富的动力,农家乐、游乐场、狩猎园、野营体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
投资1.3亿元的苗民风情谷观光路、庙青苗乡旅游开发路、三元至黎溪坪至大松坪原始木竹林生态旅游环线……4条141公里的环线公路像玉带一样飘落在山间,把村庄、景点、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连接在一起,将“镇巴三乡文化”品牌和绿色生态旅游推向了省内外。“环城生态人文一日游”“苗乡生态游”“黎坝最美油菜花海旅游节”和“月月喜相逢”大型文艺演出等特色创意活动,在提升“民歌之乡·山水镇巴”美誉度的同时,也带来了1.46亿元的旅游收入,让农民在家门口增了收,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