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投票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  汉中新闻  > 正文
西乡首次采用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
日期:2016/08/11
  本报讯 (特约记者谭媚通讯员胡晓更)眼下,正是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季节,西乡首次引进农用植保无人
机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
    在柳树镇高家店村,2台农用引进植保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熟练操作下,稳稳起飞,往返于水稻田
间,喷出的农药均匀地洒在秧苗上,1分钟就完成了2亩水稻的农药喷洒任务。植保无人机是一种新型的
简单、快速、安全、环保、高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业机械,在飞行中产生的一股涡流向下旋转气流
,形成一个紊流区,让水稻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能均匀喷到药物,大大地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具有效率
高、节水节药、喷洒均均、节省劳动力等特点,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发展的新方向。
    西乡大部分地区属地丘陵山区地带,一直以来,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是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实行人工
作业,每人每小时只能喷洒农药1亩地左右,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而且长时间在稻田里喷施农药,
透风透光性差,容易引起作业人员药物中毒。为解决这些问题,今年西乡县首次引进了植保无人机进行
水稻病虫害防治示范,既省时省力省钱,又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了农业病虫害防治效果。
                    依路兴业 产业发展富群众
    “路不修通,这地下埋的砂岩石一分钱不值,修通了,石头都是钱。”日前,赤南镇梅坡村村民马
维均在自家林地边,与指挥清理道路塌方的交通局干部攀谈了起来。2014年,该县投资7302万元的仁村
回龙至渔渡大河口22.2公里的三级公路建成通车,不仅为该县煤炭、石油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
输条件,还让埋在梅坡村地下的砂岩石变成了“宝石”,成功引资5000余万元,对砂岩石资源进行开发。
    要致富,先修路。该县一直把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产业结合起来,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全
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富民工程”来抓。创新实施“五个一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法和“层层包抓”
责任制,有效保障了交通建设项目落地并快速推进。
    赤南镇的石材资源利用、黎坝镇的油气勘探、巴山镇的锰工业开发……81条415.5公里的产业路,为
矿产资源的开采创造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兴隆镇的茶叶、永乐镇的核桃、长岭镇的魔芋精粉自动化
生产……1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500余户种养大户紧紧依靠四通八达的村路
而建。100%的镇通畅、100%的行政村通达、96%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农副(矿
)产品,正沿着四通八道的村道水泥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10万余群众在快速发展的产业中增收,农
民的精气神也和腰包一样越来越足。

                         用路驱动 旅游增收奔小康
    “地里的鲜玉米、门前树上的果子、院子里的土鸡都是卖点,旅游路修到了家门口,只要有人来,
就要争取留下他,消费我们的土特产。”最近几个月,草坝村“第一书记”挨着给村民灌输“吃旅游饭
”的意识。
    距县城24公里、可远远地遥望县城的泾洋街道办草坝村,位于县城西南部海拔1600多米的山顶上,
高山草甸景色宜人、气候凉爽,是典型的休闲度假胜地,一条崎岖狭窄的黄泥路让村民“望城兴叹”。
2014年,该县投资1650万元,修通了水泥路,将人气、商机引进了风景优美的大山,激发出了脱贫致富
的动力,农家乐、游乐场、狩猎园、野营体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
    投资1.3亿元的苗民风情谷观光路、庙青苗乡旅游开发路、三元至黎溪坪至大松坪原始木竹林生态旅
游环线……4条141公里的环线公路像玉带一样飘落在山间,把村庄、景点、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连接在
一起,将“镇巴三乡文化”品牌和绿色生态旅游推向了省内外。“环城生态人文一日游”“苗乡生态游
”“黎坝最美油菜花海旅游节”和“月月喜相逢”大型文艺演出等特色创意活动,在提升“民歌之乡·
山水镇巴”美誉度的同时,也带来了1.46亿元的旅游收入,让农民在家门口增了收,极大地促进了旅游
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城固以“三项机制”引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下一篇:市规委会召开今年第四次全体会议
  
新闻推荐
交通“一卡通”业
唱好“三部曲”整
观点时政
唐任伍:精准扶贫
教育部今起开通高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
  Spiral bevel gearboxspiral bevel gearspiral bevel gear manufacturersChina Industrial Valveindustrial steel pi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