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云鹏 通讯员 余艳 何祥斌
日期:2016.8.3
“当好村书记,必须要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全市优秀党员、南郑县梁山镇荣国村党支部书记贾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2年来没有丝毫改变,改变的倒是荣国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负债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
盘活资产,集体积累由负到正
如今,在荣国村,人气最旺的地方莫过于村级活动场所了。先后投资60余万元建成的六间两层办公楼宽敞明亮、整洁大方,除了村“两委”办公室外,还建有便民服务室、村调解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偌大的院子里体育器材一应俱全,白天前来办事的、看书读报的人来人往,晚上纳凉的、健身的,热闹非凡……
这在以前,村民们做梦都不敢想。多年前,旧村部仅有的7间平房被一场大火烧得只剩下残壁断瓦和50多万元的债务。2005年,30出头的贾涛临危受命,担任村支部书记。面对困境,贾涛只得暂时租借村小学4间平房办公。尽管当时上门要债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但贾涛始终没有退缩。如何还债?如何发展?一时间,村里两个闲置多年,长满荒草的砖瓦厂成了当时的唯一救命稻草。头脑灵活的贾涛四处奔走,通过减免承包费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河边的30多亩林场前些年种桑养蚕,受市场影响,满园的桑树成了枯枝败叶。贾涛积极引进年产值120万元的绿色新型建材空心砖厂落地林场。几年下来,村上还清了外债,还先后投资60余万元修建了村级活动场所。随着村里3家企业的落地开花,村民们纷纷在家门口挣到了钱,有的当起了砖瓦厂的工人,有的买了汽车跑运输,解决了当地100多名群众的就业难题,仅每年工资收入达500余万元。
发展产业,农民收入由少到多
公路延伸到家家户户,1200多亩莲藕成片相连,挖鱼塘、修新房、搞产业……这是记者前几天在荣国村看到的一番景象,该村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贾涛把分散在各个村组的党员致富能手按产业类型组织起来,吸引投资商到荣国村发展大棚西瓜,带领党员和群众种植莲藕,积极引导经济能人参与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社。党员黄河兴常年种植莲藕,靠电商搞销售,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种粮。看到黄河兴赚到了俏钱,村民们跃跃欲试,想种但又怕风险。贾涛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到外地学习取经,积极动员村里的党员带头种植,土地不够,贾涛帮忙流转;资金不够,贾涛帮忙贷款。几年下来,贾涛帮助协调、流转土地400多亩,争取贷款30多万元,建立了莲藕专业合作社。如今,该村发展莲藕面积1200亩,种植大户近20户,年销售收入达480万元。结合村情实际,依托凤凰山水库,全村23户养鱼大户养鱼近3000亩,成立了凤凰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年产值400多万元。
改善民生,百姓日子由苦到甜
“群众利益无小事,既然当支书,我就要尽最大努力把老百姓的事办好!”身材高大魁梧的贾涛,心里装的满是百姓民生。
村里没有一条路,没有水吃,每到春节前后,由于电力不足,日光灯时强时弱。那时候的苦日子对刚刚上任的贾涛来说是抹不掉的记忆。那时候,贾涛天天跑项目,先后争取5台变压器更换、扩容高压线路,一举解决了村民用电难题。先后争取项目资金90余万元修水泥路8公里,解决了15个组2700多名群众行路难、种田难的问题,2014年全村主要道路硬化覆盖率达90%。积极争取水利专项资金35万元,铺设U型渠5.8公里。先后治理、硬化排洪沟渠近2公里,完成九组排洪至四组石梯堰渠,解决了12个组1800亩的农田灌溉难题。7年间,先后投资175万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打百米深水井3口。去年,贾涛又争取一事一议项目8万元,对村里的1.2公里主干道进行加宽,安装路灯20盏。
日子越来越红火了,但有这样一群人贾涛始终没有忘记,那就是村里3户参加过抗美援朝英雄的遗孀及几户贫困户。9组村民舒素芳是其中之一,大儿子远在北京,小儿子患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贾涛积极争取民政优惠政策,每年都会为三户英雄遗孀分别发放两三千元的生活补贴。7组贫困户潘培成年近七旬,患有心脏病,每遇农忙,贾涛都会带头组织党员义务帮忙插秧收麦打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