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荷 周阳
日期:2016.8.2
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倾心竭力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发展,用真抓实干织起了一张覆盖广、民心暖的社会保障大网。
这20年,是惠民政策出台最多、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20年,社会救助、救灾减灾、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体系全面建立;这20年,是各类民政资金投入最多、增速最快的20年,2015年民政资金投入达到14.6亿元,是1996年的10倍;这20年,是城乡群众得实惠最多的20年,也是我市民政事业实现飞跃发展的20年。
保障范围逐步扩大 资金发放持续提高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相衔接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供养和补助标准持续提高,救助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1998年的70元/人月,提高到2015年的435元/人月,增长了7倍;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05年的693元/人年,提高到2015年的2500元/人年,提高了3.6倍;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集体统筹纳入了市县财政预算,实现了资金管理的重大突破,供养标准由720元/人年,提高到2015年的6000元/人年,提高了8倍。2015年,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5万人、农村低保对象16万人、农村五保对象2.03万人,实施医疗救助10.6万人次、临时救助1.35万户次,全市支出社会救助资金7.5亿元,是制度建立初期的34倍。医疗救助实现了市县镇三级医院“一站式”服务全覆盖。
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建立了孤儿、城镇“三无”基本生活费和高龄老人补贴制度。至2015年末,全市共保障孤儿1139名,集中和分散生活费标准分别达到1000元/人、800元/人;
保障“三无”对象1370人,集中和分散生活费标准分别达到800元/人、500元/人;发放7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29.3万名,年支出资金2.2亿元。连续11年开展了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贫困生活动,资助贫困大学新生和高中生3311名,发放助学金1023万元,支持各类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项目400多个。
双拥优抚安置成效显著。2015年,我市第四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目前正在向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目标冲刺。累计安置符合条件退役士兵17213人,培训退役士兵2362人。优抚对象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先后18次调整了抚恤补助标准,共保障重点优抚对象3万余名,累计发放抚恤补助金9亿余元。建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42处,零散烈士墓迁建1742座。
保障机制渐趋完善 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20年来,下拨救灾资金23.7亿元、棉衣被73万床及其他救灾物资,完成倒损民房重建17.5万户。在分析灾害发生形势和救灾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救灾应急处置规程》等规范性文件,构建了市县镇村四级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和灾情收集、管理机制。
城乡社区建设突破发展。全市共有1952个村委会、260个社区居委会。连续多年通过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委会班子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成员的年龄、知识结构、性别比例更趋合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建成新型农村社区65个、创建市级示范社区74个。
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规范有序。加强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开展了殡葬执法巡查和乱埋乱葬专项整治试点工作,共整治迁坟1930座,制止乱埋乱葬142起。火化率由1996年的35%提高到目前的52%。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551个,比1996年增长3.4倍。组建志愿服务组织61个、志愿者服务站93个,拥有志愿者4万余名,志愿服务组织年平均增长率达38%。民政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27个,总床位数达到23447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6张。新建社区网络服务平台11个、县级社区服务中心1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8个,新建和改建城镇社区服务站146个、社区活动广场5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01个。20年来,累计投入民政项目建设资金10.8亿元,扶持发展民政公共服务项目1680个,进一步夯实了服务群众的基础。
回顾20年发展历程,我们倍感欣慰;展望“十三五”宏伟蓝图,我们信心百倍。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市将紧紧围绕“三市”建设奋斗目标,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惠民生、促发展,努力开创民政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