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碑坝镇以胡万春精神推进灾后重建侧记
日期:2016.6.30 来源:汉中日报
记者 刘云鹏 通讯员 余艳
“要一朵一朵地掐掉,这样才能让烟叶长得宽大、肥厚!”6月28日一大早,南郑县碑坝镇西江村原文书胡万春的妻子田良丰和前几天一样来到烤烟地里,对准烤烟茎干上的花,用手轻轻一掐,便将花蕾去掉,25亩绿油油的烤烟长势喜人。
“还有一个月就要烤烟了,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把万春的活接过来,靠勤劳的双手把家庭经济搞好!”一顿饭,一杯茶,简单的交流,短暂的休息,田良丰继续下地干活,毒辣的太阳炙烤着西江村,忙碌了一个上午的田良丰晒得满脸通红。6月28日,是西江村村民永远难忘的日子。去年此日,一场特大山洪席卷了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好兄弟、好儿子、好干部胡万春在抗洪抢险中被洪水卷走,至今下落不明。在灾难面前,他们用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抹去眼泪,
携手并肩,重建家园的信念从未改变。
一年转瞬即逝,在碑坝镇、西江村走访,所到之处,呈现的是受灾群众互帮互助的感人场面、干群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感人画面。县、镇投资20余万元对西江桥至青龙组5公里道路进行了修缮维护,新修函洞3处。争取一事一议项目10万元,修建青龙组到赵家沟水毁桥梁一座,彻底解决了20多位村民的出行难题。投资10万元修建村级活动场所5间,配套了图书室、广播室,全村有科技示范户20户,党员联系农户14户,群众满意率达到98%,发展烤烟200亩,种植中药材100亩,162个贫困人口中20余人告别了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细数着这一年来村里的变化,村民们脸上露出了幸福满意的笑容。
“虽然胡万春离开了我们,但总感觉他好像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总能想起他以前十分乐观地开导我们的模样。”烈日下,正在西江桥头修砌护坡、挡墙的村支部书记王凤武汗流浃背地对记者说。
大巴山腹地的碑坝镇是一片浸染着革命志士热血的红色土地。如今,在这片催人奋进的红色沃土上,胡万春精神成为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走在南岔河村新硬化的水泥路上,70多岁的严老汉笑得合不拢嘴:“几代人都实现不了的事,竟在一年间实现了,这路是修在我们心里了。”干净的水泥路替换了泥泞的乡间小道,漂亮的小康房代替了阴暗的土坯屋,从川陕交界处到天池梁,穿行在碑坝镇40多公里的辖区内,一股股着力改善民生、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发展的热潮在不停地涌动。
投资2000万元的碑坝35KV输变电站已完成投资1600万元,可望在10月底完工交付使用;投资675万元的碑坝区域性敬老院已开工建设;拦马山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正在实施饮水隧道建设,已完成投资600万元;投资近600万元的南岔河村至广家店5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正在实施路面改造拓宽,投资80万元的四沟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针对筛查确认的11个村2000余户贫困人口对症施“策”,争取包联部门47.75万元,整合资金2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近10个,今年实现脱贫达201户702人。
如今在碑坝镇,农村经济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该镇坚持“农业兴、社会稳”理念,狠抓主导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今年种植烤烟1510亩,可望实现产值450余万元;出栏生猪11920头,存栏生猪21465头;3810亩茶园产量达到54.6吨,实现产值621万元;种植蔬菜1980亩,解决了山区群众吃菜难问题;发展厚朴、杜仲、大黄、附子等中药村1200亩,养蜂2200箱。上半年非公经济实现产值9072万元,实现增加值3795万元。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继续,一段段佳话在流传,洪灾面前涌现出的正能量,把干群捆绑得更紧密。如今桥已搭起、房已建成、路已铺好、家园焕然一新,但我们没有忘记伤痛,英雄将被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