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投票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  荣耀文化  > 正文
说地理 话汉中
日期:2016.7.18  来源:汉中日报
文/于波
    为摄制6集电视纪录片《汉水汉中》,我在半年多当中,6次来到汉中,走访了汉中所辖的一区十县。从事电视工作20多年来,能够在一市一地范围内,历时半年,如此广泛、深入地考察,精心创作,这对我们还是第一次。汉中人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深感荣幸。
    由于从事央视名牌栏目《地理中国》的创作,我和我的同事到过国内不少名山大川,寻访过不少名胜古迹。大家有一个同感:汉中市一市一地的区划内,能集如此之多的气候类型、地貌特征、多样性动植物资源于一身,并负载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非常难得的。对我们这些“外人”,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地理学科的粉丝来说,汉中是名符其实的“中华聚宝盆”“中国地理大全”,这其中富含的自然奥秘,不胜枚举,引人入胜。
    这绝非是溢美之词,不妨让我一一道来吧。
    (一)
    先说说汉中的山。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秦巴山地的山,或巍峨雄奇,或奇美秀丽;秦巴山地的山,变化万千,五里不同天。这其中,隐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地球故事。
    如果您到访过汉中盆地北侧的秦岭,南部的巴山,您是否留意过它们的不同呢?在我们眼中,它们大为不同。
    从外观看,秦岭的山,山势高、体量大,山势陡峻,气势磅礴,充溢着阳刚之气。
    巴山与秦岭相比,虽然相对低矮,但却沟谷纵横,百转千回。更奇特的是,巴山到处溶洞密布,溪流潺潺,宛若世外仙境,尽显南国情怀。
    为什么只隔狭长的汉中盆地,南北两侧的群山却如此不同呢?原来,这和两座巨大山脉的孕育、成长经历有关。
    秦岭的成长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四亿年前。当时,秦岭以南是广阔的海洋,巴山尚未孕育。然而接下来的数亿年中,数次惊天的地质构造运动在这里上演。伴随秦岭的进一步隆起,南侧古老的海床浮出海面。此后海水褪去,巴山开始与秦岭南北相望。
    因此从年龄上说,秦岭是大哥,巴山是小弟。不过,大哥和小弟的“生命基因”也不同。
    这是秦岭南坡褒河谷口的岩石,您看,岩石全都是纵向的纹理。
    而这,是巴山最为常见的岩层,看出来了吧,岩石的纹理都是横向的。
    岩石纹理走向的纵横间,可以透视它们的生命历程。
    原来,秦岭的岩石,基本孕育在地壳深处。它们经受过极高温度、极大压力的锻造,形成异常坚硬的品性。在褒河口,您见到的所有裸露的岩石,全都是上亿年的石英岩。要知道,石英的硬度可是仅次于钻石啊!
    亿万年中,地球令人惊悚的力量,将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岩石,从地下几十公里处推挤到地表,推上云端,并为它们印刻下特征明显的纵向纹理。
    而秦岭南部巴山的岩层,有着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它们原本是古海洋的海床。是亿万年的海洋生物不断自上而下沉积形成的。因此,巴山的岩层纹理以横向为主。定睛观察,这些层理薄厚不一,色泽质地不一,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地质时期的气候环境。每一个细微的层理,都经历过成千上万年堆叠;每一面崖壁,其实都是一部海洋历史的年轮挂图。
    因此说,地下的烈焰,生发出秦岭的磐石;浩瀚的海洋,孕育出巴山连绵。旷古的水与火,年复一年地改造大地,群山隆起,高耸入云;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日复一日地雕凿、镌刻,浸润出各色溶洞、冲蚀出万千沟谷。秦巴山地,浓缩着中华大地波澜壮阔的自然演变进程。
    (二)
    说完秦巴山地大山的身世,再说说咱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吧。
    刚说了,秦岭和巴山,都是亿万年巨大地球力量推挤而出的。可秦岭、巴山当中,却夹着狭长又平坦的汉中盆地。试想,如果没有汉中盆地,秦岭和巴山会结为一体。那样的话,古人翻越秦巴山地将更为艰险,汉中这座“中华聚宝盆”也将无从谈起了。
    为什么老天如此厚爱,在秦岭巴山的裹挟中,赐予华夏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呢?
    为此,我专门请教了地质专家。专家告诉我,通过钻探取样发现,汉中盆地地下岩层,年代极其古老,质地非常坚硬,结构十分完整。在过去的数亿年间,无数次伟大的造山运动,可将地下岩层推入云霄,可将浩瀚的海洋彻底排干,但却从未将这个古老的地块挤破、挤碎。亿万年来,汉中盆地地下的坚硬的基体,承受、抗拒着来自周边惊天的挤压力,环顾着四面八方的地动山摇、天翻地覆,始终固守本我、岿然不动,彰显出无比强大的定力。
    历经沧海桑田的变化,坚守如初的汉中盆地,开始接受大自然的馈赠。从秦岭巴山奔流而下的溪河,携带丰富的泥沙、养料,汇集于此。千溪汇聚,流淌出滔滔汉江。汉江是汉中盆地生命的源泉,如天赐的玉带,为饱经沧桑的秦巴山地,描绘出靓丽的风景,书写出生机盎然的诗篇。沟壑被填平,生命在孕育。最终,丰厚、平坦的沃土,迎来了汉中人的祖先。他们世代耕种,挥洒汗水,迸发智慧,年复一年的辛勤和进取,成就了汉中盆地的富足,推动这中华文明的兴旺发达。
    (三)
    说完山,说完盆地,接下来说汉江。在我第一次考察汉中盆地的时候,便产生一个疑问——汉江形成的历史有多长?
    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它的历史并不久长。一百万年前,黄河的水,还掬在如今三门峡以西的古湖中。直到数十万年前,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王屋山发生断裂,黄河才冲开群山阻隔,滚滚东流。
    因此,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产生的想法是:与秦岭、巴山比起来,汉江是晚辈,至多是2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消退后形成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般来讲,盆地区域在远古年代,往往都是湖泊。汉中盆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与此同时,两头窄中间宽的地势,更是典型的聚水环境。种种迹象表明,汉中盆地在几百万年前,很像是一座大湖。
    如果是一座大湖,则意味着汉中盆地以东的区域,原来是封闭的群山。这样秦巴山地的丰富的地表径流,全都汇入湖中。只有在降水量很大的时节,才可能出现湖满溢出东流的现象。
    然而要想证明这个推论,我必须掌握两个证据。第一,汉中盆地以东深山峡谷中的汉江河道,必须是新近形成的;第二,汉中盆地的地层中,能找到大量古湖泊的沉积物。
    为此,我跟随专家,先来到汉中市西乡县与安康市交界的区域。汉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后,转而向东南流出汉中。站在山顶,我看到这一带峡谷悠长、狭窄;打开卫星地图,更是发现,下游的峡谷河道非常笔直。这让我立即形成一个判断:下游的峡谷,是新近形成的一次大的地质断裂。由于这次断裂,汉中盆地蓄积千万年的湖水,沿着断裂带汹涌而下,从此舒展开汉江东流崭新的生命历程。
    然而接下来的考察,却一一否定了我的判断。
    首先,汉江刚一流出汉中盆地,便进入黄金峡。黄金峡的历史,可不是几百上千万年,而是至少有着上亿年的光景。为什么呢?原来黄金峡的河滩上,密布着一种极其古老的岩石——辉绿岩。
    这辉绿岩可不简单。要知道,它孕育的环境,可比秦岭的岩石更深达地心。同时,这种岩石分布的区域,一定是经历过最剧烈地质活动的区域。
    考察中,专家告诉我们,这次大的地质活动,发生在近两亿年前。也就是说,早在两亿年前,黄金峡便已经孕育。这样的话,如果汉中盆地曾是一座大湖,那湖水绝不会仅仅掬在盆地内,还会充满整个东部山区的峡谷。
    此时,我最初的想法开始动摇了。那接下来,还有一个要考证的问题:如果在汉中盆地能够发现古代湖泊的沉积物,依然能证明我之前的推论。
    为此,我来到陕西省地质大队专门请教。专家告诉我,通过多年来在汉中盆地钻探取样,科学家并未发现成规模的古湖泊沉积物。盆地的地层中,仅有汉江从群山携带来的大量砾石沙粒。种种证据表明,汉江在很久远的年代便已成规模,江水从未静默成湖,而是自始至终向东奔流不息。在人类登上历史舞台前,汉江已是浩浩荡荡东流的大江。与年轻的黄河相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汉中、甘肃天水两市文化交流上演民族风
下一篇:汉中市企业家摄影协会成立
  
新闻推荐
交通“一卡通”业
唱好“三部曲”整
观点时政
唐任伍:精准扶贫
教育部今起开通高


汉中市委宣传部 | 陕西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011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