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我们见证了汉中的点滴变化,从西汉高速开通,到陕南首条天然气管道建成,从2008年的5·12地震,到汉中油菜花节影响逐年扩大……每一次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华商人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
西汉高速全线通车 天堑变通途
2007年9月30日,国家高速公路(北)京—昆(明)线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至此,京昆高速陕晋界至陕川界625公里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西汉高速公路穿越秦岭和巴山,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通往成都平原,是国家高速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三纵、四横、五辐射”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路段。
西汉高速的通车让“昔日两天翻秦岭,今日一晌到汉中”的梦想变为现实,驱车从西安到汉中只需要3个小时,比走宝(鸡)汉(中)路、周(至)佛(坪)路分别缩短行程约250公里和150公里,减少时间5到7个小时。
西汉高速公路让陕南地区打破瓶颈制约,长期闭锁于秦岭之中的陕南各地一下子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绿色食品也拥有了更加快捷的进出通道。目前,汉中市已开始大力包装推介当地以“两汉”“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加快开发当地丰富的蔬菜、药材等绿色食品资源,以迎接随着高速开通到来的商机。
“西北和西南的两大中心城市———西安、成都,通过西汉高速公路连接,有利于西北与西南的合作。”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认为西汉高速开通意义重大,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把关中—天水(大关中)、成渝、环北部湾(广西)确定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战略高地,西汉高速公路将关中和成渝相连,加强了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必将共同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多位专家认为,西安处于中国的版图中心,是高速公路辐射最多的中心城市,西汉高速公路突破了我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大屏障,就等同于将北京—昆明高速公路打通,也意味着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连通。西汉高速公路的开通,对于促进今后的东西部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5·12地震波及汉中 八方支援灾后重建
历史不会忘记,2008年5.12震魔突袭,顷刻间,汉中十一个县区四十多条生命罹难,无数家园被毁,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人们记忆犹新,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各级干部火速扑向抗震救灾第一线,抢救伤员、转移群众、安抚遇难者家属、组织恢复重建。
2013年5月,时针又一次触发地动山摇和疮痍满目的刻骨记忆,然而,当我们穿越汉中地震灾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是旖旎风光中,一幢幢在废墟上傲然屹立的坚固而漂亮的新居,一张张充满由衷的感激和喜悦的笑脸,一处处热火朝天恢复重建的繁忙场面。短短几年,遭遇百年罕见特大地震创伤的汉中市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心协力建家园,天汉大地奏响新世纪的时代壮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千钧在肩勇担当,汉中人民挺起永远震不垮的脊梁。
略阳和宁强,是当时汉中受灾最严重的两个县。2013年5月,华商报记者在灾难发生5年后,对两个县的灾后重建进行了回访。
徐家坪是地震中略阳受灾最严重的地方。5·12地震中,县城95%以上的房屋受损,60%成危房;农村三分之二以上房屋受损。
村民杨建学正在加盖自家的二层楼房,附近的邻居都赶来帮忙,一群人欢声笑语。杨建学说,5·12地震那天,家里的土坯房塌陷,他从废墟下抢出一些粮食,和村民搭伙吃饭。2008年11月8日终于入住新房。地震发生后,这个仅有146户的小山村,有126户受灾,一半农户房屋倒塌或受损,这只是略阳受灾的一个缩影。
几年过去了,灾后重建早已告一段落,村民们渐渐翻过这悲伤的一页。4月26日上午,在徐家坪镇上坪安置点,放眼望去,几排统一规划的居民房散落在平地上,门前道路已硬化,家家户户种植的樱桃已经成熟,每天都有开车到家门前收购樱桃的商户。
在略阳县高台小学,校长冯国斌和副校长李华感慨: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5·12地震中,宁强是陕西省距离震中映秀镇最近的一个县。据统计,宁强县受灾人口达24万,因灾死亡11人,受伤1078人;农村房屋因灾受损43399户150089间,城镇居民房屋受损7496户23144间,全县城乡共有22705户居民需重建新房。
宁强县广坪镇广坪河村一个灾后重建安置点,村民李忠义回忆,汶川地震时,他正和老伴在屋内看电视,突然房子轰轰响,瓦片哗哗往下掉,他一把将老伴拉出门外,身后便扬起一阵灰,房子塌了,“啥都没有从屋里拿出来。”
在帐篷中艰难度过数月,每天余震不断。李忠义说:“经历了那次地震,啥也不怕了,开始余震的时候还往外跑,后来一天余震几十次,都习惯了。”同年年底,李忠义一家搬进了灾后重建的新房,“每户三间,有厨房有厕所,房子修得结实,住着很放心。”
宁强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大地震后,宁强县灾后恢复重建的投资总额相当于改革开放前3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的近200倍,占改革开放30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六成以上。引用当年宁强一位领导的话说:“中央的支持、天津的援建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使年财政收入不足4000万元的宁强县的住房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至少推进了10年!”
城市与狗的战争之后 汉中出台犬只管理办法
2009年3月至6月,汉中11人患狂犬病死亡,约6000人被咬伤或抓伤。当地紧急行动,累计捕杀犬只约3万只。然而,一张张血肉模糊的杀狗照片很快被传到网上,杀狗行动也因此引起巨大争议。
紧跟着3月份盛开的油菜花,狂犬病17年后在汉中又一次爆发并开始蔓延,疫情在两个月后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汉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未拴养、圈养的犬只、野犬、流浪犬进行大规模捕杀。
2009年5月下旬开始,汉中在全市城乡集中开展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专项整治工作,组织以公安部门为主力的灭狗队伍,对未拴养、圈养的犬只、野犬、流浪犬和进入学校、医院、市场、机关、市区广场及旅游景点的犬只进行捕杀。
来自汉中市公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期间公安机关抽调警力817人,成立防控工作队伍172支,出动车辆142台。目前累计捕杀犬只数约3万只。
华商报记者所获悉的数据是,5月7日至5月21日,汉中市免疫犬只9.35万只,捕杀狂犬、野犬数为2650只。正是这一切迫使汉中市政府在5月22日的会议上,决定采取严厉措施——包括大规模捕杀。会议召开次日,汉中市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从汉中市汉台区到各个县,不少社区可看到政府的通告,街头也常见手持棍棒围住犬只的打狗队伍。
伴随着大规模的杀狗行动,一张张街头打狗的照片也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由此引来一片批评之声。5月底,关于“洋县要杀掉全县所有犬只”的传言更让这种批评达到顶峰,引起全国的关注,有网友用“惨绝人寰、丧失人性”等字眼来形容“洋县全城杀狗”事件。尽管洋县在5月31日做出澄清,但批评声并未停止,反而波及整个汉中市。
显然,相比“捕杀”这一“亡羊补牢”式的激烈行动,之后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更值得期待和关注。且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应尽快建立的机制还被寄予了这样的厚望:为我国太多在犬只管理规范尚属空白的城市,提供一个范本。
为进一步加强犬只管理,从2009年5月份左右开始,汉中市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制定犬只管理办法。2010年1月,《汉中市犬只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当月底开始施行,汉中市每只狗都须佩挂具有编码的免疫标识,此标识既是免疫号码,同时也是犬只的“身份证号码”。
陕南首条天然气管道 宝汉线通气点火
2010年3月19日,陕南第一条天然气长输管线——